双十二过后的广州,气温满20-10。

工作室里,不少小可爱的换装速度没跟上降温速度,都给冻感冒了。

操心老妈子·菜,只好赶紧煮上一大锅姜茶,给大家驱寒暖身。

感冒患者之一的小助理同学,时刻保持着好问精神,边喝姜茶边发来拷问:

既然姜能治感冒,为什么还要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呢?

这个疑惑,相信不少人都有。

其实,这俗话并不是说冬天不能吃姜,而是指姜可不能乱吃。

因为冬天天气干燥,姜药性燥热,多吃很容易补过头。

不过在这种大降温的天气里,喝点姜茶预防风寒,还是很合适的。

呼着姜茶热气的小助理又继续提问:

那煮姜茶要用哪种姜啊?仔姜、老姜、沙姜都有什么区别呢?

停停停!

这一串提问,三言两语可说不完。

今天的干货,干脆就接着这个话头,给大家介绍一下“姜氏家族”,来讲讲生姜、沙姜和南姜这三种食材的特点和用法吧~

1生姜

生姜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老朋友了,炖汤蒸鱼做甜品,哪哪都能派上用场。

生姜味道辛辣,性质温和,既可作为食材,也可入药。

《本草纲目》记载:“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就是说生吃生姜可以帮助发散风寒,熟食可以调和脾胃。

不过食用的时候一定要适量,不然会适得其反。

嫩生生的仔姜是生姜青年时代,通常在6-8月收获采摘。

仔姜鲜嫩水灵,口感脆嫩、清香。即使是不爱吃姜的人,也能轻易接受它的口感。

尤其是当它与肉同烧,即能去除腥味,又能增添肉的风味。

或者直接腌泡,做成开胃小菜,也再合适不过了。

若是等到11月再进行采摘,仔姜就会变成老姜,我们日常做菜用得最多的就是它。

老姜皮呈褐色,褶皱也比较多,通常要去了皮再使用,切开后,还能看到明显的纤维。

所谓“姜是老的辣”,越老的姜,辣味就越重,去腥提味的效果就越好。

老姜也叫姜母,著名的姜母鸭就是用老姜来做,香气才对味。

姜是很好的腌料,除了去腥提味之外,其中的蛋白酶还可以起到嫩化肉质的作用。

在做生姜烧的时候,把姜磨成泥,用来提前腌制猪肉,口感那叫一个嫩!

一般煮姜茶,也是用老姜。

若是怕太辣,可以和红糖一起煮,喝完身体发热,能有效抵御寒冷。

姜汁和热牛奶搭配,就成了著名的甜品姜撞奶,即使是吃不惯姜味的女生也很难拒绝它。

2沙姜

沙姜的外表跟生姜很像,但仔细看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沙姜比生姜更加饱满,但个头比生姜矮小,脆脆的很容易断裂,切开里头是白色的,光滑细腻,摸上去有明显的粉质感。

沙姜又叫山奈,虽然同属姜科,但相比生姜,沙姜少了辛辣,多了几分浓烈的异香,还有一丝影影绰绰的甜,叫人一试难忘。

我认识的不少朋友,非常不喜欢生姜的味道,但对沙姜却无法拒绝。

处理一些腥味重的生鲜和动物内脏时,想要去腥同时提升风味的话,不妨试试用沙姜。

因为沙姜有帮助消化的作用,经常用来和肉类一起搭配。

在广东地区,沙姜常常与鸡一起烹调。

白切鸡的蘸料里,沙姜可是灵魂一般的存在。

客家菜里的盐焗鸡也用了沙姜粉来调味,咸香可口,鸡的鲜味更加突出,真是说起来就馋。

3南姜

相比生姜和沙姜,南姜的知名度要小很多。

先给你们看看照片,刚买回来是长这样的↓

切开后,是这样的↓

南姜闻起来和肉桂很像,味道辛辣中带着甜,口感比较嫩脆,单独食用也不会像生姜那么呛喉。

新鲜的南姜去腥效果一级棒,但储存期很短,只有3-5天,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其实是经过干燥处理的南姜。

潮汕人最爱的甘草水果里,用来腌制的甘草汁就要加入南姜一起熬制,最后还要撒上金黄的南姜粉,才香甜够味。

南姜更多出现在南洋菜式中,像泰式椰奶鸡汤、酸辣虾汤等都是用南姜来祛腥提味。

菜菜之前做过的很多东南亚、南亚菜都用到了南姜,想让菜里的东南亚风情更浓郁,这个调味食材就绝对不能错过了!

关于三种姜的科普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评论告诉我。

菜菜干货小课堂,随时准备好为你们答疑!

那我们就下期再见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xz/1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