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承芳华,留香满精中上海市普
怎么诊断是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32166.html 浓/情/端/午/节 端午承芳华 留香满精中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端午节活动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同时也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于6月19日中午在职工之家举办“端午承芳华,留香满精中”主题活动,工会主席刘艳星担任主持人。 领导致贺词 首先,党支部书记王瑞芳致贺词,医院的领导班子祝全体职工端午祥瑞、幸福安康! 王书记表示:医院的职工文化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几个社团的开班,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在医院文化活动的踊跃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新一届工会积极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并挖掘出一批中坚力量,积极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而表示感谢!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众多的传统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端午承芳华,留香满精中”,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结合“四史”学习主题,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医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文化精髓,厚植爱国情怀。医院发展的进程中,将“四史”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筑牢百姓身心健康的堤坝,为健康普陀、健康上海、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传送文化 随后,由医院中医医师宗聪聪介绍端午香囊的由来及常用药材的作用。 宗聪聪介绍道: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在历史发展中,端午习俗也注入了夏季时令的驱邪、祛病防疫风尚,其中端午挂香囊就成为经典的习俗之一。 中药香囊 香囊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囊以锦制作,又称锦囊或锦香袋、香包等。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 香囊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一是以前人们在野外住宿,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旁,起驱虫的作用。后来改用布和丝绸,慢慢成为一种装饰物、吉祥物。其二是香包作为行军打仗时传递军事机密和书信的工具,史称“锦囊”,三国时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妙计”的装信之物就是香包。其三是有未嫁女儿的人家要临街修阁楼,四面开窗,选婿时女子上阁楼,抛香包给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细辛、白芷、丁香、甘松、苍术等中草药研细配制而成,有香味,起到了除秽避邪之功。 “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端午安康 活动现场 了解了香囊的起源和八味中药后,职工代表开始动手制作香囊。快看大家一脸专注、井井有条的制作场景,小编都不相信这都是大家的“初体验”呢!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香囊制作完成了。快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 敲小黑板啦! 香囊制作的八味中药,你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带你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中药香囊 惊蛰节气后,气候明显转暖,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在春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以作驱虫祈福之用。 制作香囊的材料主要有苍术、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兰、川芎、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叶,另加冰片,还可以适当加入苏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陈皮、零陵香等药材。香囊囊体可采用单面绒布等布面材料,囊体可根据需要做成多种造形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动物、卡通人物等。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 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性辛,味温。入肺、脾、胃、肾四经。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官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 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脾、胃经。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性微温,味辛、苦。归心经、胃经。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属开窍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草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此外还可以驱蚊蝇、灭菌消毒,预防疾病。艾草还用于针灸术的“灸”,“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用艾草泡脚有很多保健功效。因为它有着治病的功能,特别是在五月节这天乘着露水采到后,药效最好,艾草还是一种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驱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端午安康 END 文字/刘艳星、查莉、宗聪聪; 图片、视频/吴文婷、查莉; 编辑/查莉。 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 请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pz/5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石仰山的那些传统特色外用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