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环节众多,饵料作为与鱼直接接触的部分,能否吸引鱼吞食直接关系最后能否钓起,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也是钓鱼人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环节。钓鱼人总喜欢琢磨、尝试各种饵料,以期待一款效果极佳的饵料,不过钓鱼人也清楚并不存在所谓的神饵。那么面对一款饵料,如何评价、判断一款饵料的好坏呢?本文以此为起点,一窥究竟。

如何判断、评价一款好饵料,满足垂钓需求

饵料种类繁多、味型多样,尽管大致的配制思路大同小异,不过因为所用材料、制作细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饵料效果有好、有坏,那么一款效果不错的好饵料,应满足哪些要求呢?具体如下。

首先饵料组成、配比应合适,能吸引鱼的注意、觅食。饵料的核心是方便鱼的发现而被它快速吞食,所以饵料配制极其讲究。一款饵料单开,或者是几款饵料搭配、组合,基本都是由基础饵、状态饵、主攻饵、添加剂等四部分组成。基础饵一般味型清淡,可塑性强,主要满足鱼果腹的需求;状态饵则是调整饵料形态,以实现软黏、蓬松、雾化、散落等不同状态;主攻饵一般是决定饵料整体味型的关键,相比其他成分,它味型浓郁、突出,尽量符合目标鱼的偏好。添加剂主要是一些氨基酸等促进鱼摄食的微量物质。一款效果佳的饵料,基本都满足这些条件,饵料入水后散落、雾化,味型粉末颗粒不断在周围弥漫,即吸引鱼的吞食,又能很好的诱鱼、留鱼,一箭双雕。当然如果是一些像嫩玉米、发酵小麦等不雾化的颗粒饵,除去味型突出外,在适口性上尽量强于强于窝料,方便鱼的摄食。

其次一款饵料应有一定的广谱性或者能够搭配其他饵料适用垂钓水域。垂钓环境复杂,有的水体偏肥,有的水体偏瘦,再者不同水域可吞食的食物也存在差异,所以鱼的食性多样。另外随着鱼的生长,对食物味型、营养的需求也是改变。因此若要垂钓它们,饵料应有一定的广谱性,或者能够与其他饵料搭配尽量满足更多的水体环境。比如蓝鲫即可单开,又能与野战、速攻搭配。笔者还曾多次将蓝鲫与小鸡饲料、螺鲤、酒米,组合配制搓饵,在深秋季节自然水域的河流、湖泊,垂钓大鲤鱼、大鲫鱼常有惊喜收获。

再者饵料应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适当添加促食剂,以适应鱼情。鱼情复杂多变,常有鱼情不佳的时候,即便搭配其他饵料也难有好鱼口,此时饵料的可塑性更多指的是搭配促食剂,以满足不同鱼情需要。比如夏季高水温饵料可适当添加麝香药酒,麝香中的麝香酮,刺激鱼的中枢神经,提高它们的耐高温、耐低氧的能力,从而促进鱼的积极摄食,这也是为何夏季多用麝香味蚯蚓、玉米的原因所在。再比如冬季钓鲫鱼,饵料适当添加用丁香、山奈、阿魏、肉桂等泡制的药酒添加剂,饵料味型突出,在水体有极强的穿透力,吸引鱼的注意、摄食。

最后是饵料应在窝点易于发现,特别要强于窝料。窝子除去饵料外,通常还会有大量窝料,窝料在数量上远超饵料,所以为方便鱼发现、摄食饵料,饵料在味型、适口性,包括颜色尽量强于窝料。比如用老坛玉米打窝钓鲤鱼,则可用嫩玉米做钓饵,这是因为嫩玉米汁液饱满、香甜可口,质地软嫩,各方面均强于发酵的玉米颗粒。笔者用两者的搭配,多次野钓到5/6斤的大鲤鱼。再比如深秋、冬季用酒米打窝,蚯蚓钓鲫鱼,蚯蚓散发着土腥味,且含丰富的动物蛋白,对鲫鱼的吸引力显著大于酒米,所以酒米诱鲫鱼至窝点后,积极抢食蚯蚓,正合垂钓目的。

写在后面

本文从钓友的问题入手,从4个方面对一款优质饵料应该具体的四个特性做了分析描述。钓鱼人清楚,实际中能够满足所有要求的饵料并不多,这也是为何难有所谓神饵的原因之一。饵料尽管存在一定的程度的不足,但通过与其他饵料搭配或者钓法上的调整,能够做出部分弥补。钓友掌握饵料搭配、使用的思路、技巧,才能应对不同的水情、鱼情,获得更好的鱼获。

原创:野钓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zz/1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