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吴川亦不例外,但吴川人扒龙船还有赶“鬼”驱邪的意思。吴川江河湖海众多,以前水利设施落后,经常有水灾水患,古人以为有“水鬼”河怪作祟,因而五月初五想通过扒龙船来赶走“水鬼”,驱邪消灾,以求得平安。

●吃粽子●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戴香包

每年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当然民间还有很多的端午习俗,像悬艾叶,悬钟馗道像,吃五黄,系五彩绳,打糕等等。

凤凰岭街道中心幼儿园以端午节节日中传统文化习俗等为切入点为幼儿讲解端午节的那些事。通过图片,视频让幼儿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习俗。从幼儿的角度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方式方法、语言等把幼儿带入节日的氛围当中。

我们还通过手指操《端午节,五月五》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动起手指来做律动来庆祝端午节!

看看我们的个个都是小巧手,教师通过制作半成品,幼儿自己完成制作,一个个做的活灵活现的。真香啊!有的小朋友不禁想去尝一尝呢!粽子诞生啦!

来品尝一下学校里给我们准备的粽子吧!

端午节,我们一起过!过端午,吃粽子!爸爸妈妈辛苦了!让我来吧!很多小朋友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粽子。

欢迎大家来品尝!

艾蒿一束,飘幸福清香,绕着你;香粽一串,携甜蜜相伴,围着你;香囊一个,表情意万千,粘着你;龙舟一盏,载顺利清风,念着你。端午节到了,愿你生活里粽有幸福和甜蜜,粽有情意和顺利。

拟稿:刘建芳编辑:刘建芳

审核:密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xz/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