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从红薯里提炼小药错,饵料烧手,就是
先问几个问题,钓友是否也有类似疑惑:大麦红薯膏是商家费尽心力,一点一滴从红薯、大麦熬制出来?销量极高的老坛玉米,真就经过发酵?连琅满目的商品饵,味型复杂、多样,难道都是添加不同配料获得?答案可能令钓友意外,但这就是目前饵料市场的现状,本文以此一窥究竟。添加剂的身影老钓友知道,饵料的核心秘密要归功于添加剂的使用,下文分享几个案例,认识下在饵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添加剂。老高第一次接触添加剂,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那时乡镇周围都一些小作坊,七八个工人,生产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物品,鉴于当时的环境,监管并不严格。暑假碰到糖厂招临时工,便稀里糊涂上班了,给一个熬制糖浆的老师傅当下手。老师傅看着插入糖浆的温度计,每到一个设置点,便从塑料桶里量取几小瓶盖,黏稠的液体,再倒入糖浆里。烧桶里的糖浆再经过搅拌、冷却,通过传送带送到轰鸣声不断的机器里,最后出来的就是是常见的糖块。剩余的工作就简单多了,用机器包扎、分装就运送至各个零售商家,进入消费者手中。这些写着香蕉味、苹果味、橙子味的桶装瓶,到底起到什么作用?问老师傅,他含糊其辞,不愿多说。高中化学老师,无意间谈起类似案例,才恍然大悟,令人吃惊不已!再次接触添加剂,就是现在痴迷钓鱼的时候。老高喜欢研究各种窝料,确实有所收获,泡制的酒米诱集大鲫鱼,效果显著。但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与商家销售的酒米,毫无竞争优势。像碎米这类价格相差不大,关键是促食剂。比如药酒,把阿魏、白芷、山奈、公丁香等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浸泡一个月后才使用。材料货真价实,而有些商家很可能使用添加剂,1斤酒米配1滴的量足矣,重要的是价格低廉了许多,操作步骤也简单非常!添加剂在饵料、窝料中的具体应用上述是老高与添加剂最直接的两次接触,那么添加剂在饵料或窝料中,是如何的具体应用。本文开篇提到大麦红薯膏,麦香浓郁,又有一股红薯的味道,这都是鲤鱼喜欢的味型。夏季、秋季鲤鱼不开口或开口频率低的时候,饵料加入少许,时常引得鲤鱼鱼星不断。单看名字,似乎它就是通过熬大麦、红薯提炼出来,不少钓友也经常分享类似的制作步骤。但却忽略一个问题,如果商家也这次加工,这需要多少的红薯、大麦?过程繁琐、麻烦,又耽误时间。真正网络销售的大麦红薯膏,与大麦、红薯无半毛钱关系,主要由糊味香精、咸味剂、甜味剂按照比例混合,营造出味型,再配合增稠剂调节状态。然后冠以大麦、红薯的名号,钓鱼人易接受、不排斥,也符合钓友对鲤鱼喜欢薯香的认知,说到底还是为了销量。某知名鲫鱼饵,畅销十几年,但一直因“烧手”问题而被诟病。如果是原汁原味的配料组成,估计很难有这么大的反应,更多是各种化学添加剂的累积、叠加,甚至用量过多,反应强烈引起。这点不得不提到岛国饵料,同样使用添加剂,他们却善于做到低调、隐蔽,尽量掩盖加入添加剂的事实。包括一些奶香味浓郁的饵料,难道真是加入奶粉所致,估计哪个商家也不舍得,绝大多数都是加入了奶香味香精。一大罐奶粉的奶香浓度,恐怕不及两点奶味香精的强度,这也是为何许多钓友自制饵料,难降成本的原因,诚实、实在真向饵料里加奶粉!再比如甜味玉米、醇香味玉米,香甜味突出,它们的甜味都是加入红糖、蜂蜜?如果是,将耗费大量蜂蜜、红糖,几块钱一包的价格恐怕不再拥有!它的甜味主要来自甜味剂,高浓度的化学制品。老高并不反对甜味剂的使用,只要符合行业规定,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使用而不承认,还标榜材料纯正,明显为了销量,虚假宣传。写在后面本文并不是否定添加剂的使用,而是通过介绍给钓友,平常偶尔配制饵料,不必过于究竟为何和商品饵味型强度差距巨大。同时也指出,饵料本身就含有大量添加剂,意味着单独存在的钓鱼小药,也有它的科学道理,钓友应正确、科学看待,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显得不妥。原创:老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xz/11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炖肉香料中的脱骨之王草蔻,怎么出香
- 下一篇文章: 炖牛肉汤千万不要乱放,香料记住3白1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