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端午节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与传说,相信相关的知识大家都了解了不少吧!可是你可知道,我们平时常接触的中草药也与端午节有着很深的渊源吗?

年6月25日星期四

端午

较好补药吃三年

午时水饮一嘴

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草一直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节日之外,艾草还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从我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艾叶入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石菖蒲

与艾草相似,石菖蒲在端午节的作用也是悬挂于门楣,用于辟邪祈福,一般与艾草同时悬挂。石菖蒲根茎入药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味辛温,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

雄黄酒

民间一般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与艾草、菖蒲来源于植物不同的是,雄黄是中药中的矿物药,主含四硫化四砷,其本身是有毒的,而且毒性还不小,这也是民间迷信其能克百毒的原因。雄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具有解毒、杀虫、祛痰、截疟的作用。

黄花蒿

黄花蒿在端午节差不多算个“小配角”。它有时候跟着艾草和菖蒲一起挂在门楣上,有时又跟着一堆草药下了药酒,还用于在端午节煮水给全家人洗头洗澡,杀虫止痒除疫气。药界前辈屠呦呦从这个不起眼的小植物中提取出了震惊世界的青蒿素,抛去大名鼎鼎的抗疟疾功能,它还具有清虚热、透骨蒸、解暑热、利湿退黄等作用,可治疗阴虚发热、暑热温病、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

午时茶

端午节泡饮午时茶是台、闽粤民间盛行的保健节俗。有记载的午时茶的中药配伍中,大量的就是茶叶。南方人还习惯泡饮独特的“柚茶”(也习惯叫“午时茶”),这种用柚茶重约好几斤,每粒压挤入茶叶约克,然后用线缝合挂于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待到翌年端午节,柚汁早已被茶叶吸收,取柚茶冲泡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中药香囊

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它们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END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端午节是人们祈求幸福,驱赶邪恶的重要节日,数不清的中草药平日帮助人们摆脱疾病苦痛,在节日之时被人们拿来作为祈福的一种象征。

文字图片:编辑部

本期编辑:陈铭锐

初审:郑明俊

复审:刘尚怡邓高

指导老师:欧阳若水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sj/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