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哪里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姜,又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因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姜又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香料之一。此外,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它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

中国菜不能没有姜。早在两千多年,孔子就对姜情有独钟,《论语乡党》中就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

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他每次饭后嚼姜数片,生姜亦食亦药,药食并用的特点很突出,例如中药山奈,又名沙姜,粤菜里有名的“盐焗鸡”就会用沙姜粉来蘸着吃。民间亦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谚语。

姜、蒜、葱、辣椒,生姜名列厨房四大调料之首,去腥除膻,增香提鲜,可以说姜是中国人舌尖上的美味。因此对姜亲睐,大有人在,湘人爱姜,矢志不渝。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先生字而农,号姜斋、湖广衡州府人,自署船山病叟、后人遂称船山先生,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先生一生爱姜,把草堂叫作“姜斋”,又自号“卖姜翁”,常以盐姜为食,作为明朝遗民,先生晚年隐居在石船山,殚精竭虑,勤奋著述,虽生活贫困,但坚不仕清,为著书立说,先生种姜,卖姜,以换纸笔。

《女冠子·卖姜词》中写道:“卖姜来!谁是能酬者?不须悭。老来丝尤密,酸来心愈丹。垂涎休自闷,有泪不须弹。最疗人间病,乍炎寒”。

姜的品性在此俨然与王夫之一生品节契合!作为伟大的思想家,船山思想中的“道器合一”,“体用合一”,“心物合一”,“理势合一”,正是湖湘“于斯为盛,唯楚有才”的本源。

姜,不是船山学说的内容,但是,姜,为王夫之续命而能著书立说,姜对于湖湘文化实在是功莫大焉。

湘人爱姜绝不是传说。生姜被染成红色,从调料变成零食,这是湖南人的专利,红姜坨、坛子泡姜、紫油姜等等,都是值得品尝的美味。

湘人还有在夏日起伏之时吃“老姜炒仔鸡”的习俗,具有生津开表,去湿强身的功效。

姜,何止于食,中药里的干姜、高良姜、山奈、郁金、姜黄等都属姜科,具有温中散寒,除湿辟秽,回阳通脉,行气止痛等功效,姜的美容功效也不可小觑。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为官钱塘,从净慈寺访得“姜乳饼”制法,此方只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

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饼。若连吃两年,便可身轻如燕,容颜难老。不过姜乳饼制作比较繁琐,可以用《苏沈良方》中的“驻颜不老方”来替代,东坡先生有药方诗如下: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

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

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

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

姜,是名副其实的香药,既是香料又是良药。在这个雅道复兴的时代,我们还可以在传统香文化中找到姜的身影。

宋代文人玩香,可以把姜玩进香气里,变成艺术,而最能体现人与香药的艺术契合,非和香莫属,而和香的美在于用香料作载体,通过人的才华,情致,哲思来修合诸香,让嗅觉来感知香气,从而使心灵升华。

《韩魏公浓梅香》起于韩琦,因黄庭坚而彰显,这款历史名香就有用到“郁金”与“生姜”,这款香又名《返魂香》,可以想象此香是如何的迷人了。附香方如下: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分,

郁金半分小麦麸炒令赤色,

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

定粉一米粒即韶粉,白蜜一盏。

在制香过程中还要用到生姜与梨汁。

丨往期佳作推荐丨

?香之典

那些与香有关的名著之《红楼梦》

?云在青天水在瓶,每一件器物,都可安魂承心

?香道师丨玩香,一种高雅的社交美学

更多香文化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cz/1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