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middot星丛简论梦窗
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802.html 梦窗词,为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因其幽邃难解,素有“七宝楼台”之称。木心曾有一语评梦窗,不可谓不生动:“吴文英的文学年龄很长,渐渐地爬到现代,珍贵的文学青苔。” 吴文英,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梦窗词享誉于南宋之季,此后沉寂了五六百年,直至晚清才被学者重新重视与推崇,词坛几乎言必称梦窗,吴文英被推至至尊的位置。随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及后来的胡适等新文学家对其进行批判,贬斥其脉络不清,意思不明。但在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发表《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为后来的梦窗词研究确立了新的学术兴奋点。 梦窗词话 此文写道:“梦窗词之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地方,最重要的乃是他完全摆脱了传统上理性的羁束,因之在他的词作中,就表现了两点特色:其一是他的叙述往往使时间与空间为交错之杂糅;其二是他的修辞往往但凭一己之感性所得,而不依循理性所惯见习知的方法。”这两点在其词作中的表现不枚胜举,以《八声甘州·陪灰幕诸公游灵岩》为例: 八声甘州·陪灰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陪灰幕诸公游灵岩 此词为吴文英居吴时所作。词开头的“渺空烟四远”由眼前之景引起。随后古今融为一体,当年的景象便又一幕幕重现在眼前,“幻”字领起下文,“苍崖云树”几句,全为幻觉,却又历历在目。词人似乎听见宫女拖着木屐在长廊上缓缓走过,踩出一串空空的回音,猛一抬头,发现却是廊外秋叶正和着秋声簌簌落下。在词的下阕,幻觉重又浮起,画面跳回到一千多年前,“宫里吴王沉醉”三句,通过一醉一醒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幻化出吴越两国的一代兴亡图。词人的思绪在词末跌回现实,当年盛事,已付诸天上之乱鸦与江中之渔火,留下的,却是一种无边的哀愁。由此可见,梦窗词时间跳跃强烈、并富于今昔幻化。而在另一层面,梦窗词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与此同时,词人有意地转换空间,如“问苍波无语”至“秋与云平”场景与空间屡变,而他的悲愁便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充塞于整片天地之间。在真与幻、醉与醒、古与今的矛盾之中,词作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张力。它不仅仅是一篇后人追念前人的悼往之作,而且暗示着前人排演过的种种活剧,今人正在重演。词人的感伤正是一千多年前独钓醒醒的范盘的疑惑,前人的悲剧结局正是后人的当然归宿。 踏莎行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插愁鬓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退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檀樱倚扇 在梦窗词中,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常呈现出一种断片化,词中往往缺乏清晰的叙述语,而由静态的画面意象并置而成。例如这首《踏莎行》全词无一个虚字联接,被叙述的主体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并列的静态物象。这一结构进一步强化了词中意象在现实、过去、梦幻之间的糅杂。“午梦千山,窗阴一箭”提供了一个叙述情境,依此可以断定全词是写词人在梦中追忆、醒后忆梦、秋怨滋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但由于意象的断片化,时间与空间模糊,叙述主体消隐,我们仍然无法断定,做梦者是谁,隔江人是谁。从而,整首词在能指与所指之间产生了种种的含混。正是这种含混与暧昧,扩大了读者的联想空间,也进一步导致了吴词风格上的质实与隐晦。 霜天木芙蓉,蔡铣作 有学者评道:“梦窗四稿中,碎金片玉,触目皆是,充满了袖珍的修辞学风景。”《惜秋华·木芙蓉》中有一句:“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方秀洁敏锐地发现了这行诗非凡的魅力:“这最后一个例子里,填满了色彩、纹理和谁都感觉得到的质地。此词咏秋日木芙蓉,这行诗把对于这绚丽的花儿的官能感受推演到极致,在已经萎谢和正在萎谢的众芳过后,它那冶艳的媚惑力一定显得不可信、不真实。”但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诟病其修辞“于言不宜,于是不当”。例如正常的构词为“檐雨”、“灯花”,但词人却写“檐花旧滴,帐烛新啼”,这样的表达是反常化的。梦窗词常被其批评者认为是“极不浑成、毫无现实感”的“拼凑”,一些高度称赞其词的词学家也毫不讳言他违背了“千古佳词,要在使人可解”的准则,一些字句过于晦涩难懂,甚至损害了整首词的艺术性。 作者:zzzzoe 编/邱思怡 图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a.com/sngn/7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叶尽染,寄情芳语新网师晨诵第23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